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站点介绍
基本情况介绍
作者: 吉县站 更新时间: 2007-05-31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吉县站”)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半湿润地区的山西省临汾市。依托北京林业大学,主管部门是教育部。2005年被批准成为国家野外台站。

山西吉县位于吕梁山南端西侧,属黄土残塬沟壑和梁峁丘陵沟壑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7′-111°7′,北纬35°53′-36°21′之间。森林植物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褐土落叶阔叶林。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79mm,年蒸发量1729 mm,年平均气温9.9℃,≥10℃的积温3358℃,光照时数2563.8h,无霜期172天。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440~1820m,黄河河谷最低。海拔1350 m以下为典型黄土高原侵蚀地貌,1350 m以上为吕梁山脉土石山区。土壤类型为褐土,可分3个亚类:丘陵褐土、普通褐土和淋溶褐土。

常见的木本植物有194种,分属49科;草本植物180种,分属44种(不包括农作物)。天然次生植被主要有:辽东栎、槲栎、山杨、白桦、旱柳、榆、侧柏、白皮松、华北落叶松、沙棘、虎榛子、黄刺梅、丁香、忍冬、山茱萸、杠柳、山桃、山杏、酸枣、胡枝子、白草、蒿类等。人工植被主要有油松、刺槐、杨树、侧柏、白榆、苹果、桃、杏、梨、山楂、红枣、火炬树、苜蓿、草木樨等。农作物以玉米、小麦、谷子、豆类为主。人工营造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主要以刺槐、油松、侧柏等树种形成的纯林及各种类型的混交林。下层有沙棘、胡枝子,三亚绣线菊、虎榛子等灌木及白草等,荒草坡有艾蒿、黄花蒿、枸杞、毛叶丁香、黄刺梅、杠柳、酸枣等。

吉县站位于吉县红旗林场和蔡家川林场境内,可供开展调查研究的范围约100km2。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天然次生林、人工促进自然植被恢复封禁35年以上的植被和不同时期的人工林。

现有两处定位观测试验场,包括蔡家川基地和红旗林场基地。蔡家川基地建有总面积40km2 的嵌套流域森林水文生态效益试验场。包括天然次生林流域、封禁流域、人工林流域、半次生半人工林流域、农牧地流域、农地流域和主沟控制流域7个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的流域,全部配置降雨、径流长期自动观测和泥沙采集设备。含坡面径流小区的综合观测场10个,气象站2个(林内外各1个),植被、土壤各类固定样地50个。同时利用quickbird 卫星影像、航片、地形图等各种相关资料,结合人工地面调查,建立了蔡家川流域数据管理系统。

红旗林场基地建有森林水文生态效益试验流域4个,包括人工林流域、农地流域。坡面径流小区18个,气象站1个,林内综合观测塔2个,植被、土壤各类固定样地30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小流域1个(3.5 km2)。

生活办公区两处,总面积为7342.82 m2,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为1382.2 m2(蔡家川基地341.2 m2,红旗林场基地1041.9 m2)。水、电、路、通讯齐备,食宿条件良好,可供100多人开展研究工作。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jxf@cern.ac.cn TEL:010-52456666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