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依托我站“户外学校”开展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来自水保学院2021级三个本科专业的46名同学参与其中。此次课程由学院王若水教授、冯天骄博士、许行博士领衔主讲,通过德、智、体、美、劳五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打造出一堂黄土高原上“绚丽多彩”的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
一堂行走的“红色”思政课
一堂劳动教育思政课,突破了时空限制,跨越了虚拟情境到实景体验的鸿沟,从北京林业大学讲到了山西吉县蔡家川林场,从“红色文化”讲到了“水保精神”,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注入了“红色”灵魂。
出发前,学院党委书记围绕关君蔚院士“小我融入大我”的“泥腿子”精神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她勉励学员们要牢记嘱托、勤学苦练、不忘使命,将自己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
抵达吉县当天,“户外学校”相关负责人便将党课中的内容搬进“现实”,带领学生感受吉县的“那山那水那片土地”,重温水保人的“红色情怀”与艰苦奋斗之路。
蔡家川里的“绿色”小讲堂
“为何眼前所见与我想象中的黄土高原不一样”“我们的科研人员是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通量塔有多高,需要怎么爬上去”“这些不同的监测设施都是用于研究什么的”……学员们争先恐后地问道。这是吉县“户外学校”设置在蔡家川森林公园里的绿色科技小讲堂,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三位教师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悉心解答了学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户外劳动教育不仅是简单的“动动手,出出汗”,还要让学生在户外感受科研情怀,在劳动实践中深化科教融合,实现“以劳增智”的育人效果。
人祖山下的“蓝色”徒步之旅
“大栌松柏并丹枫,遍引诗情漫碧空。何得卧云新醉浅,消磨人祖一秋红”。黄土高原晋西南边陬有名的人祖山,不仅有瑰丽清幽的美景,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传奇。在人祖山下徒步,仿佛行走于天地之间,苍穹之下皆是美景,在秋叶的衬托下,蓝天显得更加深邃而悠远。在吉县“户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学员们开启了15公里的徒步之旅,享受着疗愈心灵的视觉盛宴,收获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增加集体运动和团结协作的乐趣,学院还为“户外学校”配备了不少运动器材,学员们通过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不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璀璨星河下的“火红色”浪漫
在吉县“户外学校”,学员们可以踏山川,赏夜空,在山水美景中体会自然的力量,品味科研人独有的浪漫。夜幕降临,院子里升起一簇篝火,学员们围坐在篝火周围,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用相机捕捉夜空、繁星、银河、篝火,将大自然之美定格在这一瞬间。篝火晚会的最后,学员们敞开心扉,分享“户外学校”劳动的体会与感悟,思考和发掘劳动实践中的“德”“智”“体”“美”等元素。
玉米地里的“金黄色”农耕体验
随着一声哨响,“掰玉米”农耕体验大赛正式开始。学员们被分成5个小组,通过不懈努力、分工协作,不一会儿玉米便堆成金黄色的“小山”。学员们不仅在掰玉米活动中体验到了农耕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还能在劳动过程中不断思考“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等问题,这正是学院开展“户外学校”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
据悉,“户外学校”建设是北京林业大学水保学院和教务处协同开展“五育融通”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落实“水墨丹青”耕读教育实践和“四个一”工程的关键举措。学院下一步将协同教务处持续推进“5+5+N+N”的“户外学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户外学校教育内涵,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水保家国情怀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野外专业实践训练结合起来,将野外工作与强身健体结合起来,将自然美学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与科研实践、安全教育结合起来,组织更多的本科生深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一线,通过全方位的专业劳动教育实践,不断厚植家国情怀,感受自然,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努力“把精彩论文写在大地上”。
作者:谭文斌、齐元静
审核:刘金霞、徐迎寿
编辑:汪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