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县生态站”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积极探索数据、成果共享与融合之路
作者: 吉县站 更新时间: 2017-08-27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吉县站”)按照国家森林生态系统观测指标体系,长期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监测,并重点开展“森林与水关系”及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为主的研究。自“六五”始建以来,野外试验设施和观测仪器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提高。在蔡家川流域营造了试验林16000亩,建设了全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开展了水、土、气、生等方面的长期定位监测。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将本站列为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站,2005年吉县站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同时,吉县站是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科技支撑的重要试验示范基地、北京林业大学野外教学科研基地。

       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型景观优化与特色林产业技术及示范(2016YFC0501704)(以下简称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及示范”的课题之一,由北京林业大学主持、多家单位共同承担。以山西吉县为研究区,针对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构建、低效水土保持林定向调控与功能提升、流域(区域)景观格局优化配置技术体系、林下生物质材料循环利用等科学问题,从坡面、集水区、小流域、流域(区域)4个尺度上,定量解析植被不同层次结构的水土保持功能,耦合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基于监测资料和模型模拟,研发林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技术;基于水分承载力,研究低效水土保持林植被群落定向调控技术;通过遥感解译和流域水沙过程模拟,研究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格局优化配置技术;通过野外调查和田间试验,研发林下灌草结合型生物质材料的高效利用技术。

       自课题正式启动以来,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和生态站现有基础设施、数据积淀和科研成果,课题组和吉县站固定人员就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数据共享与融合之路,强调生态站建设与课题研究的数据共享和联合开展研究。针对生态站水、土、气、生4个监测小组纵向深入、横向联合不足以及课题研究人员技术优势明显但水、土、气、生等多方面监测数据相对不足的现状,生态站与课题组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探索,制定了以课题研究关键科学问题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信息共享为抓手,以全面整合水文、土壤、气象、植被数据为重点,实现了水、土、气、生4个专题监测与共性科学问题的整合研究,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数据库,建设具有研究区域信息共享,注重数据协同共享,突出易用、实用原则,开放性和可拓展性等特点,既突破了生态站自身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也为凝练形成服务于区域尺度的重大科学成果奠定了基础,最终为建立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态大数据平台,实现研究区域林业水、土、气、生等生态资源数据信息的融合、共享、交换和综合利用。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维护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此次探索山西吉县信息数据融合与共享平台,为后续各类研究项目在吉县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站的落地与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更好的保护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数据信息基础,也将为我国生态站数据信息整合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依据。

                                                                                                                                              

                                                                                                                                               作者:毕华兴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jxf@cern.ac.cn TEL:010-52456666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